棉花烂铃原因及防治
发布时间:[2007/12/28]           阅读(4720)次
棉花发生烂铃时间,一般年份是从8月中旬开始直至9月底。造成烂铃的主要原因是多雨、高温、病虫危害、田间管理不当等。近年来随着“两膜”(地膜覆盖、育苗移栽)棉栽培的推广、抗虫棉品种的普及,烂铃呈现提早和上升趋势。抗虫棉结铃早而集中,抗病性能低,易早衰,故烂铃发生早而重。防治方法:
    1.因地制宜及早化学调控。“化控”宜早不宜迟,一般需从蕾期开始;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关键时期。水肥好的棉田打顶后,易出现赘芽丛生、果枝长而上举,造成棉田郁蔽,引起烂铃。棉花打顶后6~8天,长势旺的棉田仍需要化控。每667平方米(1亩)用助壮素8~14毫升或缩节胺2~3.5克,兑水40~50公斤,盖顶喷洒1次:喷药后10天仍有旺长苗头时,每667平方米用助壮素6~8毫升或缩节胺1.5~2克,兑水40公斤再盖顶喷洒1次。
    2.及时整枝和推株并垄。搞好棉花中后期的整枝,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、降低田间湿度、控制烂铃的有效措施。对发生郁蔽的棉田,及时采取打边心、抹赘芽、剪空枝、打老叶、推株并垄及拔除空棵等措施,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,控制烂铃发生发展。密度大的棉田,在秋雨多时,推株并垄2~3次,可有效降低田间湿度,控制旺长和烂铃,促进吐絮成熟。
    3.及早做好棉田排水防涝。在雨季来临之前,及早疏通排水系统,做到大雨过后田内无积水、无涝害发生。连绵秋雨时,即使田间不出现积水,也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、光照不足,导致烂铃发生。棉花开花后,分期进行培土,是预防棉株倒伏、防止雨后田间积水、降低田间湿度、控制病菌繁殖、减少烂铃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。
    4.及时防治病虫。棉铃虫、金刚钻、红铃虫、玉米螟等危害棉铃后会形成孔洞,雨水灌人空洞极易引起棉铃腐烂。病菌引起的烂铃,多发生在植株下部的1~5果枝上和棉铃生长期40天以上的铃。及时防治病虫,减少伤口,避免病菌和雨水浸染,可有效减轻烂铃。烂铃发生初期(即田间烂铃植株达0.1%时)喷药防治有良好效果。烂铃发生较重时再喷药,防治效果就会很差。可选用75%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,或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,或40%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,或1∶1∶200倍波尔多液,每667平方米每次喷洒45~60公斤。对准棉株中下部的青铃细致周到地喷洒,每间隔6~8天喷洒1次,连喷2~3次,防治效果可达86%左右。喷药之前,将吐絮棉铃采摘,以免因喷洒药液降低棉花纤维质量。
    5.及早采摘烂铃。在烂铃发生期间及时深入田间仔细查看,发现烂斑铃及虫蛀大铃,随时采摘后抢晴天晾晒。将采摘下的棉铃用1%乙烯利溶液浸蘸后再晾晒,能促进棉铃迅速开裂,改善纤维品质。及时采摘烂铃,既可大大减少损失,又能防止烂铃病害传播危害。作者单位:河北滦县职教中心
版权所有:武汉隆福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 CopyRight 2007-2014   鄂ICP备05026358号
地址:武汉市江夏区大桥新区文化路文华佳园  电话:027-81930069  传真:027-84755901  
邮箱:longfecund@163.com  邮编:430212  网址:www.longfecund.com  技术支持:中信互联